共建美好家园 共享幸福生活

来源:杏彩体育官网入口 作者:杏彩体育官网入口网址 发布时间:2024-09-08 10:31:19 点击数:1

杏彩体育官网入口网址

  来到福建宁德市采访,走在闽东的山山水水间,眼前看得见的是这里三十年间所发生的巨变,看不见却能强烈感受到的是,这里的干部群众有一股特别的精气神。他们言语间的自豪,笑容里的幸福,散发着强大的感染力。

  这股精气神的源头,便是三十年前习总曾在这里工作时留下的实践探索、理论指引与精神激励。

  我们采访的第一站,就是这里抱来的“金娃娃”——宁德时代。“多上几个大项目,多抱几个‘金娃娃’”,正是有了这样的嘱托,宁德这几年接连引进了宁德时代、上汽宁德基地、青拓等行业“巨无霸”“独角兽”,让工业产值迅速跃升至3000多亿元。随着正在建设的3000亿元的工业产能投产,以及正在规划中的3000多亿元产能投入建设,宁德正向万亿元工业产值的宏伟目标大踏步迈进。

  而30年前,宁德曾被称为中国黄金海岸的断裂带,是沿海最落后的地区之一。而近年来,宁德的发展速度名列前茅,各项经济指标排名正奋力向福建中游水平爬升。宁德市委郭锡文表示,在福建全省经济运行的12项主要指标中,宁德市在2019年有6项居全省首位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勇夺第一的指标数又增加到了7项。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强烈地感受到这里干部群众焕发出的干事创业的那股精气神。也许是受到感染与激励,我们采访组的每个人都热情地投入到新闻采访之中。

  7月18日中午二点,我们采访组临时增加一项内容:走一段总当年徒步披荆斩棘一进下党乡时走过的山路。虽然骄阳似火,挥汗如雨,但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感动与:这次采访既是学习之旅,也是新闻记者践行四力之旅,更是闽东三十年脱贫奔小康所取得成就的感受之旅。我们相信,这次采访经历,一定会长久留在心底,成为最美好的记忆之一。

  盛夏时节,行进在八桂大地,所到之处,山河宁静,小康可及,“唱山歌迎客”是各地群众的“保留节目”。一路听下来,我们发现,各地曲调各有不同,歌词均大同小异,都是颂扬党的好政策,歌唱美好新生活。

  “歌以咏志,言为心声。”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山歌专业委员会主任覃祥周告诉我们,壮乡儿女爱唱歌,唱山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唱山歌传情达意,如今用来歌唱美好新生活,都是由衷有感而发,真是应了那句“好日子天天都放在歌里过”。

  此言不虚。随着脱贫攻坚的推进,曾经贫苦的壮乡儿女过上了好日子,抚今追昔,确实令人感慨,唱一曲自编的山歌,或许是最应景的情感表达。

  坐在窗明几净的楼房堂屋,河池市天峨县纳直乡那里村老党支书覃仲良记忆回到几十年前:以前村里交通落后,村民到距离不到100公里的县城买盐买米,来回要走4天山路;现在水泥路修到家门口,到县城办事坐中巴车只要一两个小时。

  “难忘当年旧土房,夏日闷热冬天凉;如今城里住大厦,农村处处是楼房。”那里村村民陈美莲边唱边说,以前村里牛马猪羊满村乱跑,一地粪便,无处落脚,雨天泥巴路湿滑,一不小心就会摔倒。现在家家住楼房,户户通水泥路,还有高压电、自来水、路灯,连猪都“住”上了楼房。

  “这一切变化,得益于扶贫政策的引领。”陈美莲说,近年来,在那里村党支部带领下,群发展杉木、油茶、食用菌等特色种植业,开发肉牛、羊、鸡、鸭等林下经济,全村450户1712人已实现整村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23%。

  从壮乡首府到漓江之滨,从千里边关到红城,几天采访下来,我们近距离感受八桂儿女的美好生活,从房子、车子、票子到上学无碍、看病无忧、养老无虑,触手可及的“小康”在群众生活中,在百姓言谈间,更在一曲曲山歌里。

  7月中旬,我们走进草原深处,聚焦从事牧业的人和他们的生活。迥异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很多新的思考。

  在这里,我们深深感受到茫茫草原不仅是风景,还有大自然残酷的一面。连续的干旱会导致草原贫瘠,“买草”有时就是牧民无法承受之重。今年的呼伦贝尔草原又遇旱情,除了遗憾没有看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情形,我们更担心牧民的冬季。

  这里有不断进行的政策探索。过去为了保护草原,一度按照农业“分田到户”的思路划分草场。然而一家一户守着固定的草场,决定了这片草场常年得不到休养生息的机会,也决定了牧业的规模无法扩大。如今,这片草原上,除了鼓励邻里之间组成合作社外,正在探索以嘎查(村)为单位,组成合作社,以牲畜、草场入股,重新把草场连接成片,分为四季轮牧的草场,达到与自然生态保持平衡的目的。

  时代进步显著改善着牧民的生活质量。新巴尔虎左旗牧民苏尼尔的家在距离旗中心70公里远的草原深处,我们到这里时手机信号已经极其微弱,最近的邻家也难以步行到达,这是从事牧业可能带来的寂寞与不便。但苏尼尔仍然热爱放牧的生活。现在,延续这份热爱有了更多动力。新巴尔虎左旗6100余户牧民家中都有了内蒙古广播电视网络集团有限公司铺设的数字信号,可以享受50兆带宽的无线宽带,可以随时和亲朋联系,有了更丰富的精神生活。

  26岁的国日萨在浙江学习、工作之后,毅然回到家乡巴彦嵯岗苏木阿拉坦敖特希特嘎查。在他的规划中,可以利用现有的技术,让放牧的过程全程上网,市民可以认养,将牧业发展成一种与人的情感、体验相连接的产业。

  “难忘下党”主题馆义务讲解员刘明华(左)向光明日报记者高建进介绍习总“三进下党”的故事。吴德摄/光明图片

  5天12个县(市、区)走村入户,从浙东的红村到浙中的城市社区,从浙南的深山远村到浙北的时尚新区,深入了解浙江各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程。一项项政策切中肯綮,一条条举措收效良好,信心,写在了每个浙江人的脸上。

  “你可以随便走随便看,到所在的小区、周边的小区去看垃圾分类,去看交通秩序。”金华市金义新区宣传部部长徐琰说得有底气,金华市可是连续两年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测评第一名的城市。

  提起垃圾分类让不少人头疼,但在永康市舟山镇端岩村党支部俞海看来,没那么难。2017年,端岩村的垃圾分类处理模式成为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典型。如今,这里日人均外运垃圾38克,不及一个鸡蛋重。

  市民网上发帖抱怨“违停占道”,一天后记者发回实地调查,交管部门给予回应。曾经“枫桥经验”享誉全国,如今依托“政民e线法润”直播平台等,浙江省诸暨市创新发展网上“枫桥经验”,诸暨市网信办干部张力平坚信在互联网时代他们仍然可以做好矛盾化解。

  2019年7月起,衢州市柯城区与阿里巴巴“村播计划”开始合作,累计为3000多名农播提供培训,试点创建了全国首个“阿里巴巴村播基地”。今年,柯城区改造升级万田乡乡村振兴综合体,建设“潮侬集市”,全力打造中国最潮三农和全国第一村播综合体。

  今年,浙江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6%,而7月公布的2020年上半年GDP,浙江同比增长0.5%。短短3个月,数据由负转正。在经历疫情后,这样的数据让人振奋,浙江人有信心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继续乘风破浪。

  翻山越岭,走村入户,五天时间,我们行程千里,努力寻找着山西老百姓小康生活的模样。长势正旺的庄稼、整齐排列的小洋楼、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宽阔整洁的乡村公路、红红火火的农村电商生意……这些都是他们小康生活的生动注脚。但我们印象最深的却是山西老百姓挂在脸上、刻进心里的那股子自信。

  自信的人,能够真实地面对自己,敢于实践,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想,都会按照自己的选择去努力奋斗。平顺县的王亚妮,没有在乎周围人异样的眼神,放弃省城大学老师的工作,乐呵呵地回到老家农村开网店。她相信自己的小店,可以把山沟沟里的乡亲跟外面的世界连接起来,改变他们的生活。洪洞县的赵虎郎,相信农业种植走合作化道路比单打独斗更有优势,所以他组织四个村子的村民成立花椒合作社,不仅产量提高了,花椒的价格也提高了一倍。

  自信的人,勇于挑战,就算自己会失败,但也从不轻易放弃。太谷县的范红海,信奉科学种田,所以当合作社的树苗出现前所未有的病虫害时,他一次又一次尝试,终于从一本本专业书籍中寻找到破解之道,解决了连专家都解决不了的难题。退役军人张俊平,相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所以花了十余年时间,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终于在太原西郊数万亩荒山上种下了上百万棵树苗,重现了“郁郁苍苍三十里”的美景。

  如果说小康生活是一道美丽的彩虹,那自信就是它绚丽的色彩。心怀自信的山西百姓活出了自己最美的样子。汾阳贾家庄村72岁的贺宝英,50多年前刚嫁到村里,就扛起镢头刨土挖地,治水改碱,再苦再累也不觉得辛苦,因为她相信今天辛苦的付出必定能换来明天的美好。正是有了这份“相信”,贾家庄从一片盐碱地发展成一个“明星村”,不仅早就甩掉了“贫穷”的帽子,更发展起旅游、文化创意、电影等第三产业。

  小康生活需要自信,或者说,自信的精神状态,本就应是小康生活的一部分。有了这份自信打底,山西的百姓,昂首阔步地行走在小康的道路上,步履铿锵而有力。

  说起中国最富裕的村庄,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江苏省的华西村,但是在东北的辽宁省丹东市,也有一个同样富裕的村子。这里家家住着大房子,村民还能定时领取生活补贴,这就是丹东凤城市的大梨树村。

  当记者听到这样的介绍时,内心还是有点不太相信的。在印象中,这些富裕的村子大多出现在开放程度更高的南方地区,对于大梨树村到底怎么样,我心里始终挂着一个大大的问号。

  7月中旬,当记者跟随采访团走进这个村子时,其美丽繁荣的景象让记者大大惭愧于自己的浅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大梨树村不仅是单纯的村庄,更是国家AAAA水平的观光地,这里有东北特色农业代表的万亩果园,还有东北文化的电影城,同时还有各种高新技术培育的七彩田园,每天到这里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无愧于“东北第一村”的美誉。

  接下来的几天,记者和大梨树村的乡亲们谈往昔,说现在,道变化,总是看到一张张脸上满含微笑。据这里的老一辈村民介绍,曾经的大梨树村,每个村民都穷得叮当响,村子里虽然拥有54000亩山地和7400亩土地,但由于是荒山的原因,都无法大面积种植粮食。

  “我们改不了天,但我们可以换地!”1989年,时任大梨树村毛丰美带领全村人开始开垦荒山、修梯田、建万亩果园……没有机械化设备,他们就用铁锹、铁镐、扁担、土篮子和手推车。10年间,他们踏平了20多座山头,修整梯田10600亩,栽种梨、桃、杏、李子、苹果等各种果树100多万株。

  30多年过去,大梨树村富裕了,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突破16亿元,村集体纯收入25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22000元。好日子不仅写在一篇篇报道里,也“写”在村民们一张张质朴的脸上。

  采访开始。


上一篇:廊坊市大城县开展同心共建美丽家园主题党日活动 打印该页 下一篇:建设美丽家园--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