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府要闻

图鉴黄河变迁丨七秩采运路 石料耀风华

来源:杏彩体育官网入口 作者:杏彩体育官网入口网址 发布时间:2024-09-08 10:37:47 点击数:1

杏彩体育官网入口网址

  自人民治黄初期至今,黄河石料采运事业已走过70余载的风雨春秋,新时期石料供应形势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每当看到一座座雄伟壮观的黄河防洪工程和一垛垛枕戈待旦的应急备防石,想到那一支支在人民治黄史上功不可没的石料采运队伍时,作为采运队后人的骄傲与自豪便油然而生。

  1947年3月15日,政府单方面撕毁了国共两党达成的开封、菏泽、南京、上海、邯郸等历次协议,提前堵复花园口口门,使黄河回归故道。鲁西南沿黄地区人民面对“蒋、黄”两大敌人,在环境极其恶劣、经济条件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一手拿枪,一手拿锨,开始了反蒋治黄的伟大斗争。

  3月19日,冀鲁豫黄河水利委员会下达了“自救自卫认真开展献石及整险工作的紧急指示”,沿黄地区人民政府积极组织发动群众开展献砖献石活动。为保卫胜利果实,保障生命财产安全,他们扒掉围墙,甚至拆除庙宇、推倒墓碑,有的党员把自己准备盖房用的砖石也无偿献出。随着治黄事业发展的深入和险工工程的增加,石料采运成了黄河修防部门的当务之急。昆山县(1949年更名为梁山县)黄河修防段开始组织东平湖西岸的金山、堂子、山赵、顾庞、卧牛、路村、侯河,后又陆续增加了司里、狗山、朱山、轩堂等村开采治黄石料。

  1947~1948年共开采防汛石料6400立方米。当时支付民工报酬的办法,均以当日《中原日报》颁布的小米价格为准,每立方米石料从开采到运抵各险工平均折合小米30.35市斤,共支付小米193.92万市斤,对解决沿黄(湖)群众生活困难和发展生产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949年黄河花园口出现12300立方米每秒的大洪水,这次洪水持续时间较长,各修防段险工出险多,用石量骤增。平原黄河河务局第三修防处(现菏泽市河务局)报请省局批准,抽调梁山修防段焦少亭等同志筹建石料厂。1949年10月,平原河务局梁山石料厂正式成立,它是山东人民治黄史上第一个治黄石料开采机构。石料厂成立初期只有16名干部职工,设办公室、财务股、运输股,工作条件十分艰苦,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厂部暂驻昆山村,运输股长住国那里村负责石料收购,厂部先后辗转到轩堂、李辛庄等村租赁民房办公,直到1951年春正式定居马山头村,厂部建房19间。

  梁山石料厂建立后,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放手发动群众开山运石。当时生产技术相当落后,开山打石全凭一根钢钎,一把炮锤,也是民工自制的黑色火药,易燃而且爆破力差,每个精壮劳力每天也只能开采石料0.6立方米左右。通过对民工教育动员、开展劳务竞赛、树立先进典型,生产效率明显提高,大部分民工每工日达到1立方米以上,各山塘都能超额或如数完成开山打石任务,有力支援了抗洪抢险。

  石料厂建立初期,国家正处于经济恢复时期,财政比较困难。为了减轻国家负担,采运队通过实地考察、实际测量测算,决定取消远距离山塘开采,重点发展以马山头村为中心的近塘开采,以达到增收节支的目的。每逢农闲时节,便成为石料开采旺季,石料厂干部职工全部深入山塘和料场,安排车辆运输、排垛、收方,夜间点上汽灯办公,大家围坐在特别的大案子两侧,对当天开采、运输、排垛收方的石料进行统计核算、登记造册,务必做到开采、运输、排垛和收方数据完全一致,时常忙碌到深夜甚至凌晨。那时没有加班费和夜餐费之说,大家都是凭着对新中国的热爱,凭着满腔的工作热情,凭着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在兢兢业业地工作。他们不图名利、不为报酬地忘我工作,为的是黄河安澜和人民安居乐业。

  为配合刘邓大军南下,冀鲁豫军区于1947年3月成立了黄河指挥部(后称黄河司令部),组建5个水兵大队,其任务是征集建造民船,招练水兵,渡运刘邓大军南下作战。6月30日,12万大军在孙口、相士成、张堂、李桥等渡口强渡黄河,挺进中原。

  黄河水兵大队完成军渡任务以后,立即投身防汛工作,运输抢险物料和救护被水群众。1949年黄河指挥部撤销,水兵大队整编后正式编入黄河系统,成立了平原河务局财务处运输一大队和二大队。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一大队划归山东河务局菏泽修防处,二大队划归河南河务局。

  1954年9月,山东河务局将航运大队与梁山石料厂合并组建山东黄河河务局菏泽石料采运队,全队干部职工413人,拥有木帆船46只,自此菏泽修防处有了石料开采运输专业队伍。组建初期,黄河船工的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十分艰苦,没有劳保用品,下雨刮风时,船工披着破麻袋和蓑衣,有的人干脆什么也不披,任凭风吹雨打,坚持雨中航行。船工们除了航行外,还要装卸船,有时为了抢险,夜里点燃电石灯装卸。木帆船运输时期主要装载山东黄河上游所需上航石料,有时遵照山东河务局的指令,装载下航石料,支援下游的抗洪抢险。木帆船下航依靠水流行驶,上航则要靠大自然的风力行驶。主汛期或恶劣天气时,河流水深浪急,惊涛拍岸,船只不易操纵,溺水沉船事故时有发生。在没有风力的情况下,船工们要靠撑篙拉纤行船,不管是酷暑难当的盛夏,还是寒风凛冽的初冬,他们弓腰曲背,哼着黄河号子,把石料运往各个险点。

  随着人民治黄事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好转,采运队从1965年开始组建机械化船队,1966年在天津新港造船厂建造黄采101、102号拖轮,配备动力为135马力柴油发动机,11月投入使用。1967年天津制造的黄采103号拖轮、黄采104、105号自航驳相继投入使用。1970年,由秦皇岛造船厂制造的黄采106号、107号拖轮同时到港。1971年又建造108号拖轮,上述三艘拖轮均以两台135马力柴油机为动力,双推进器,操纵为机驾合一。自此采运队运输实现了全部机械化,把船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结束了撑篙拉纤和自己装卸船的历史。

  广大职工振奋精神,干劲十足,无论是北风呼啸的寒冬,还是骄阳似火的盛夏,他们在大河上下多拉快跑,你追我赶,每天都是早起航晚停泊,一天工作十二三个小时,当年就完成货运周转量385.68万吨千米,比机械化作业前最好的1965年增产近一倍,1972年完成周转量567万吨千米,又比1971年增产47.1%。在今后的航运生产中,始终保持良好态势,不仅完成了治黄石料运输任务,还有力地支援了地方经济建设。

  20世纪70年代后期,山东黄河上游防洪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石料需求剧增,同时,黄河流量和河势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依靠黄河航运已难以满足治黄石料需求。1980年6月,山东河务局决定撤销菏泽石料采运队航运职能,职工随船调往各修防段,保留石料收购职能,成立菏泽石料收购站,负责黄河防汛石料的收购,石料运输交由东银铁路承担。

  东银铁路是经水电部批准,由水电部和山东省投资修建的山东黄河防汛石料专用运输线年底,银山车站至霍寨站贯通,共铺设轨道183.6千米,年运输能力超过10万立方米。火车运输量大,速度快,不受河势、天气影响,从根本上解决了山东黄河上游河段的石料运输问题。东银铁路的运营使防汛石料运输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铁路施工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毅然决定将未及校正的50多千米的铁道线路投入使用。几位指挥长轮流坐镇,迅速组织干部职工冒雨装车,调车编组,谨慎接发列车。一列列满载石料的列车迎着风雨驶向出险地点。在不到20天的时间里,运输防汛石料5800立方米,首次展现了铁路运输在防汛抢险中的优势.在恶劣天气下,畅行无阻,日夜兼程,为抢险赢得了宝贵时间。1982年8月2日,花园口站发生153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是继1958年以来最大洪水,菏泽5个县段全部出险,告急电话接连不断地打到铁路值班室。东银铁路领导班子紧急部署,各部门迅速行动,全力做好人员组织、石料装车、接发列车等工作,仅10天时间就运送石料6000多立方米,东银铁路在战胜历次洪水中都功不可没。

  2000年3月更名为山东黄河石料供应站,2002年11月更名为山东黄河防汛石料供应处,2007年11月更名为东平湖管理局防汛石料供应处,其隶属关系虽几经变更,但治黄石料的采运始终是其主要职责。防汛石料供应处利用当地石料资源丰富、社会车辆较多的优势,深入山场开采料源,及时组织车辆运输,确保抢险及工程建设之需。

  在东平湖八里湾、郓城杨集、鄄城州城抢险中,需要大量石料和石子,供应处全体干部明确职责,精心组织,由分管领导带领车队昼夜突击抢运,为各处抢险提供了石料保障,使险情化险为夷。

  未来的日子里,这支镶嵌在母亲河上熠熠生辉的采运队伍,必将随着国家发展的强劲势头,为治黄事业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1


上一篇:山西稷山县西社镇一石料厂违规肆意开采 打印该页 下一篇:读懂黑色系的第一篇重磅指南:长短流程、炼钢工艺、双焦铁矿所有你想要的都在这里了